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增强医院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本报告旨在对医院 [具体时间段] 的成本情况做详细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我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拥有 [X] 个临床科室、[X] 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 [X] 张,年门诊量达到 [X] 人次,年出院患者 [X] 人次。
本次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将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药品、卫生材料、人员薪酬等)和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管理费用、后勤保障费用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个科室和医疗服务项目中,以准确反映医院的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
人员经费是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等。在本核算期内,人员经费成本总计 [X] 元,占总成本的 [X]%。其中,临床科室人员经费占比最高,达到 [X]%,这主要是由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数量较多且承担着高强度的医疗服务工作,其薪酬水平相比来说较高。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和人员队伍的扩充,人员经费成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药品成本包括药品采购成本、药品储存成本、药品损耗等。本期药品成本为 [X] 元,占总成本的 [X]%。通过对药品成本的结构分析发现,西药成本占药品总成本的 [X]%,中成药成本占 [X]%,中药饮片成本占 [X]%。
近年来,随着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医院在药品采购和管理方面更看重成本控制,通过集中采购、优化库存管理等措施,药品成本占比会降低,但仍然是医院成本控制的重点领域之一。
卫生材料成本涵盖了一次性医用耗材、低值易耗品、高值耗材等。本核算期内,卫生材料成本共计 [X] 元,占总成本的 [X]%。
其中,高值耗材成本增长较为显著,主要是由于一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得高值耗材的使用量增加。此外,部分科室存在卫生材料浪费的现象,也导致了卫生材料成本的上升。
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最重要的包含房屋建筑物折旧、医疗设施折旧等。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较大,在本期内,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为 [X] 元,占总成本的 [X]%。
大型医疗设施的购置和更新是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如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等,这些设备的购置成本高,折旧年限长,对医院成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他成本包括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维修维护费、行政管理费、教学科研经费等,共计 [X] 元,占总成本的 [X]%。其中,行政管理费用占比较大,这与医院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流程有关,要进一步优化管理,降低行政成本。
对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成本做多元化的分析发现,不同科室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外科系统科室的药品成本和卫生材料成本相比来说较高,这与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大量耗材和术后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有关;
内科系统科室的人员经费成本占比较大,因为内科疾病的诊疗往往需要更加多的医护人员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通过科室成本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科室和关键环节,为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为了评估医院的成本效益情况,计算了各科室的成本收益率(业务收入 / 总成本)。
结果显示,部分优势科室的成本收益率较高,达到 [X] 以上,这些科室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一些科室的成本收益率较低,甚至会出现负值,说明这些科室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问题,或者业务收入增长乏力,要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拓展经营事物的规模等,以提高成本效益水平。
优化人员配置: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人员编制,避免人员冗余。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以减少因工作效率低下导致的人力成本增加。
加强药品和卫生材料管理:建立完整药品和卫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库存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药品和卫生材料的库存情况,避免积压浪费;规范临床使用行为,严控高值耗材的使用指征,杜绝不合理使用现象。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在设备购置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确保购置的设备符合医院的发展的策略和实际的需求;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延长设备常规使用的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合理的安排设备的更新换代,避免盲目跟风购置新设备,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控制另外的费用支出:加强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采取节能降耗措施,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行政管理流程,精简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费用;合理的安排教学科研经费,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通过实施上述成本控制措施,医院的成本增长趋势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遏制。与上一核算期相比,总成本增长率下降了 [X] 个百分点,其中人员经费成本增长率下降了 [X] 个百分点,药品成本增长率下降了 [X] 个百分点,卫生材料成本增长率下降了 [X]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增长率下降了 [X] 个百分点,另外的成本增长率下降了 [X] 个百分点。同时,部分科室的成本收益率也有所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了改善。
成本核算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与别的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度不够,部分数据需要人工采集和录入,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受到影响。
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意识不足:部分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工作中存在浪费现象,缺乏节省本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成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现有的成本分析大多分布在在成本构成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对于成本动因的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成本控制的潜力;同时,成本分析的范围也相对较窄,缺乏对医院全成本链的系统分析,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医院的成本状况和优化方向。
加强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投入,整合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的 HIS 系统、LIS 系统、PACS 系统等,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共享,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建立成本核算数据仓库,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为成本管理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数据支持。
强化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意识:加强成本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开展活动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认识到成本控制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建立完整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科室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化成本分析工作:拓展成本分析的维度和深度,引入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等先进的成本分析方法,对医院的成本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潜在的成本节约机会;加强对医院成本链的系统分析,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全环节入手,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相关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成本分析,我们对医院的成本构成、成本水平、成本效益以及成本控制措施的成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将继续加强成本管理,逐渐完备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控制机制,提高成本分析的质量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医院成本的合理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如房屋建筑、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除非有新的资产购置或处置。